当前位置:首页 >> 小蓝雪花

温州猪倌叶宝满转行养菇记短尾杜鹃

2022-07-13 16:43:26  鑫华农业网

温州“猪倌”叶宝满转行养菇记

过去的两年时间里,文成县2000来户“猪倌”在当地的治污令下,面临产业转型的阵痛。养了多年的猪,如何寻找新出路,是摆在不少“猪倌”面前的难题。  文成县峃口镇九山村村民叶宝满“养了一辈子的猪”,但今年60岁的…  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,文成县2000来户“猪倌”在当地的治污令下,面临产业转型的阵痛。养了多年的猪,如何寻找新出路,是摆在不少“猪倌”面前的难题。

文成县峃口镇九山村村民叶宝满“养了一辈子的猪”,但今年60岁的他,交出了一份角色转型的答卷——成为一名菇农。近日,叶宝满与老伴忙着采摘、晾晒黑木耳,这批黑木耳经过加工后将送到温州市区等地批发出售。

母猪是棵“摇钱树”,年收入20万元

九溪是珊溪水库的10条入库支流之一,流经叶宝满家门口。两年前,叶宝满与妻子吴秀英还饲养着300头猪,栏舍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。这样的养殖规模在文成当地来说,属于中小型。“养猪一年能赚十几万元,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。”回忆这几年养猪的日日夜夜,叶宝满眼里显得有点不舍。在文成,“猪倌”们称母猪为“摇钱树”。“一头母猪一年能给养殖户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。” 叶宝满说,这几乎是旱涝保收,他家有26头母猪,一年能带来20万元以上的收入。

站在叶宝满家门口,翻过几座山,就是被当地称为“养猪第一村”的文成县黄坦镇占里村。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,平均每户养三五十头,村里饲养的猪最多时达上万头。为了给母猪提供更好条件,以利产崽,不少养殖户盖起了三层楼房,让猪住进了新楼房,而自己却住在条件较差的平房里。

政府出台治污令,“猪倌”面临改行

依靠养猪,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“叶宝满们”完成了致富的故事。不少人盖起了新房子,添置了新轿车。

然而,养猪产业却是一把双刃剑,在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,污染了环境。国际上通用畜禽养殖的排污系数显示,猪粪、猪尿等会带来总磷、总氮等污染物,并使水中的COD升高。其中COD是指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进行化学氧化时消耗氧的量,水中的有机物在分解时,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。如果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殆尽,水里的厌氧菌就会开始工作,从而导致水体发臭和环境恶化。

养猪带来的污染到底有多大?“在珊溪水库附近有20多万头猪,一头猪一年要排出粪便398公斤、尿556公斤,带来的总磷、总氮等污染物也是一个惊人的数据。” 温州市水利局水资源保护管理处处长吴红斌说,这些养猪场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域范围内,污染物通过入库支流等途径排入珊溪水库。水库因此出现了蓝藻等水质下降的危险信号,整治畜禽养殖业污染势在必行。

2012年文成县以及泰顺县珊溪水库库区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,叶宝满等2000来户“猪倌”面临改行。

转行当菇农,猪舍被改造成培菌室

2012年6月,叶宝满结束了养猪生涯。他拆除了猪舍,得到了一笔补助资金。拿着这笔钱在家养老,还是另谋出路?在人生新的十字路口,闲不住的叶宝满决定到外地取经。

叶宝满来到了被称为“菇乡”的丽水市庆元县,他的一名亲戚在这里种植蘑菇。在亲戚的建议下,叶宝满决定回家种植黑木耳。去年8月,他和妻子在自家一亩多的田里种上了黑木耳,猪舍被改造成了培菌室。“身上的衣服要经过消毒后才能进入培菌室里。”对于养了几十年猪的叶宝满夫妻来说,转型当菇农不仅要学新技术,而且要改变很多生活习惯。通过亲戚,叶宝满找到了一名技术人员,学会了基本的黑木耳种植技术。

笔者看到叶宝满家的责任田里密密麻麻地种植了黑木耳。按照叶宝满计算,一天能采摘鲜木耳200多公斤,预计总产量达上万公斤,而晾晒加工后的黑木耳每公斤价格为百元左右。如今,叶宝满有了更大的“野心”——他已经准备租用附近几块地,将种植规模扩大5倍左右,并增加金针菇等品种。

文成县峃口镇副镇长张淑芳见证了叶宝满的转型过程。她说,蘑菇种植业对当地环境不会造成污染。老叶的转型虽然尚处于初创期,但比较顺利,将对当地其他村民的转型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。

根据文成县有关部门介绍,当地近2000名“猪倌”在政府帮扶下,正尝试种植猕猴桃、开办生态农庄、养殖泥鳅等。珊溪水库库区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,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。监测数据显示,其中李井坑和黄坦坑两条入库支流水质从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V类或劣V类,已提升至III类或IV类。 吴祖坚

叶宝满老伴忙着采摘、晾晒黑木耳。六旬“猪倌”叶宝满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。

2米陶瓷大花瓶价格

青龙满族自治县士和家庭农场

抚州棉纺织厂商店

眼镜光学镜架

同信丰报价

竹溪县“亲家母”腊肉专卖店

电磁阀DSD

中央空调制冷工程报价

无缝方管矩形管价格

固化剂塑料软管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