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秋分草

刘清泉山西永不退休的绿色革命者片马耳蕨

2023-05-19 11:28:49  鑫华农业网

刘清泉:山西永不退休的绿色革命者

1月12日消息:走一处,绿一处,走一路,绿一路。80年风雨历程,开创了一条绿色世界之路,改造生态之路,造福人类之路。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,清泉之路,堪称楷模。”这是2004年原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在看了刘清泉撰写的《走过的路》一书后所写的题词,是对这位在林业站线奋斗50余年的“老林业”的最高褒奖。

筑绿山西的不懈开拓者

生于黄土高原的刘清泉,体会过风沙干旱、水土流失的危害,深深懂得“绿色就是生命,栽树就是造福”的道理。自1953年刘清泉到运城市夏县担任县委书记,就把农林放在了同等地位。“要让农民脱贫致富,单抓粮食不行,必须抓好林业这个生态屏障,从根本上改变不利条件。”他多次强调保护生态的重要性,唤起民众为发展林业而不遗余力。

抓好典型,以点带面,是党历来倡导的工作方法。刘清泉一上任,就带领林业干部在全县401个自然村进行“四旁”绿化。同时,山区绿化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,1322个绿化突击队,在120华里长的中条山和稷王山摆开战场。到1958年,全县森林面积达65万亩,占宜林荒山面积的94.6%。夏县绿化速度之快、质量之高,为全省树立了榜样。时任林业部副部长的惠中权称赞:“你们的工作很有成绩,做法很好,为全国做出了榜样。”

1958年12月,刘清泉到临汾市乡宁县任县委书记。这个县的自然条件很差,当地有句俗话:“山是和尚头,下雨满地流,十里不见树,干旱渴死牛。”前任领导一门心思搞农业,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没得到根本改善,粮食产量依旧很低。刘清泉带去了夏县的经验,决心从改善生态入手,既抓农业,又抓林业,双手合力,林茂粮丰。于是他抽调部分林业干部,到人烟稀少的马连滩去办红旗林场(今属吉县)。经过1000多名干部群众三季突击造林,荒山上建起了8000多亩水土保持林,同时还建成100亩的优质苹果园。在红旗林场的典型带动下,乡宁县全县大战3个月,完成水土保持林5万余亩,为全县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1970年8月,刘清泉离开晋南地区,被调到山西省革委农林水利局任林业处副处长。他带领工作队到朔州市应县、吕梁市交城县蹲点,一呆就是3年。在应县杨庄,刘清泉带领群众改造了几千亩盐碱地,建起了高标准的农田林网,栽植树木5万多株,成活率在85%以上。第二年刘清泉又蹲点跑面,为应县林业树立了藏寨、石庄、南河种几处样板。蹲点期间,工作队自觉实行“三同”(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)。刘清泉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拾粪,一年拾了几十大车送到田间,同群众打成一片。

吕梁市交城县覃村,由于70%的土地盐碱化,全村只有村东110亩是好地,人均1亩1分地下来,每年所打粮食,人均只有110公斤。刘清泉决定拉砂治碱,组织全村1000多名劳力,大干3个月,栽植了4万株“四旁”树、60亩杨树丰产林,改造了2000多亩盐碱下湿地,全村面貌焕然一新。吕梁地委及时推广覃村经验,参观者络绎不绝。

让林业在民众心中扎根

山西森林植被向来稀少,偌大一个山西,解放初期,省森林面积仅有500万亩,覆盖率仅为总面积的2.34%,真可谓“秃头上长了几根毛,少得可怜!”这样一种自然生态,怎能抵御风沙干旱?怎能控制水土流失?新中国成立后的28年来,每年平均只增长林地25.5万亩。以这种老牛拉车的速度,山西的生态环境何日方能改善?

1977年5月,刘清泉被任命为山西省林业局(两年后更名为林业厅)局长。面对山西林业的现实处境,刘清泉深感责任重大。他亲自带头,仅在1982年一年内,就跑了34个县的340多个村。

刘清泉非常重视林业宣传,他常说:“林业要发展,宣传走在前。”他之所以如此强调,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一方面,由于长期受重农轻林思想的影响,山西林业摆不到应有的位置,“说起来重要,干起来次要”“以粮为纲,其他挤光”,多数干部群众绿化意识薄弱;另一方面,山西是个穷省,地方财政有限,每造一亩林只能补助5元钱,必须要发扬“穷棒子”精神,发动群众艰苦奋斗。刘清泉认为,既然林业是党的一项事业,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,就应该为林业摇旗呐喊。因此,刘清泉紧抓林业宣传,喊出“唤起工农千百万,同心干”的口号。

刘清泉在任的8年,是山西省林业拨乱反正的8年,创业奠基的8年,走向正轨的8年。无论造林速度和质量,都得到了明显改观。

永不退休的绿色革命者

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”1985年11月,刘清泉退居二线。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刘清泉,仿佛上紧了的“发条”,仍为绿色事业不停奔走,离而不休。

考察山西的古、大、珍、稀树木,是刘清泉多年的心愿。从1987年开始,他跑遍全省实地考察、记载、拍照,基本弄清了山西的古、大、珍、稀树木种类、数量和分布情况。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,刘老每天很晚才回到招待所,经常不能按时吃饭,晚上还要翻阅、整理资料,必要时进行第二次、第三次回访。这样的工作量,对于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来说,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。

1993年,山西省生态经济学会成立,刘清泉与山西省原副省长王文学等几位同志组成编委,出版了系列生态经济丛书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为了写作,刘清泉很少过礼拜天,很少看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,只有那不夜的灯光,伴随他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。“老牛自知夕阳短,不用扬鞭自奋蹄”,退休后的刘清泉,仍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影响力,为山西林业建设鼓与呼。

岁月如流,人生亦老。如今,刘清泉虽年届九旬,步履蹒跚,仍希望在有生之年,多年积累的林业经验能够跃然于纸上。在自传《九十年的回顾》中,刘清泉这样写道:“我想从今以后,只要有口气,没有忘记吃喝,就要遵循入党誓言,为党、为国、为民、为林、为改天换地、优化生态环境,思谋做些力所能及的细微小事,争取不当名义党员。”这,就是一名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,这,就是一个革命者应有的人生观!

农行信用卡通过审核后多久能收到

阿里巴巴项目融资平台

股票回购暂停

虚拟货币提示资产合并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